安西地处大山和沙漠交界,中午的时候暖吁吁,早晚又冷风刺骨,昼夜温差极大。西域不止有沙漠戈壁,还有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的绿洲,相对稀疏的人群便生活在绿洲之上,这里的气候远比另一个世界湿润温暖,不仅绿洲能耕种放牧,据说高原之上也有许多地方能放牧种庄稼,他搞不懂是为什么,或许一千多年真的沧海桑田吧。
安西南边是大漠,西方疏勒正面临强敌,东边焉耆以东的西州早已沦陷,再加上北边的天山和山北的回鹘葛逻禄,可以称一声强敌环绕,更要命的属地内汉人稀缺,百族混杂,这使得安西前景非常糟糕。
很快他就放弃了想这些没用的东西,因为他只是个小人物,左右不了天下大势,改变不了的就别瞎忧虑,还是先顾眼前吧。
好消息与坏消息的定义有时候并不绝对,比如一个人已经死掉,能再活一次当然是天大的好消息,即使重活一次的环境或许不算太好,也依旧算好消息。
至少这里衣食无忧已经很不错了,当然了,前提是他能留下来。
别人是将校遗孤,王爷派人接来的,他则只是小兵的儿子,因得病被人可怜抬进来的,现在病好了,是不是继续回到街头还不一定。
夕阳把后院蒙上一层金色,劳作结束,众人回到小院里坐了说话。
有人道:“今天整整一天没见武师傅,不知去哪了”。
胡子道:“中午我去看了一眼,不在屋里”,武师傅的住处就在小院南边不远。
又有人说起王爷,去巡视屯田许多天,差不多也该回来了。
这里距离关中万里之遥,运粮艰难,就地屯田是必然选择,按大唐的规矩,每屯有地五千亩,驻兵五百。在安西鼎盛时期,有良田七十屯,三十多万亩,加上兵卒职田和都护府的官田,有良田超过五十万亩,每年的出产能基本满足日常所需,年景好的时候还能积攒下一些,极大缓解了从关内运粮的压力。
各处屯兵其实并不下地耕作,地租给附近的部落耕种,屯兵的任务主要是维护地方稳定和收税。
屯兵,各地烽遂兵,守捉兵,辅兵再加上正兵,这便是安西兵的大体框架,两万四千正兵作为随时参战的精锐野战部队存在,地方兵马除了镇守各地,还作为预备役随时抽调补充正兵。充沛的兵源,阶梯式的选拔标准,使每一个安西正兵都是精挑细选出的壮汉,用最好的器械和战马,享用最好的食物,每天只磨炼战阵杀人技巧,最终打造出一支战力恐怖的职业军队。
悍勇无比的安西兵使回纥摇尾乞怜,使吐蕃人缩在高原,使大食人战战兢兢,各族都在卖力讨好。也使历任大都护信心爆棚,一言不合就出击几千里灭个国……
令人神往的耀武扬威终究远去了,安史乱起,安西兵奉命回朝,先后三次被抽调精兵强将,仅余弱兵六千余人,这点人马自然不能威震四方,老郭只能不断抽调烽遂守捉屯田兵充入正兵,地方驻兵渐渐名存实亡,如今的安西三镇只有各族百姓十几万,正兵加辅兵一共只有不足两万,龟兹镇加安西城正兵四千,疏勒镇不足四千,焉耆镇只有两千余,辅兵大概也是这个数目,各处屯田和烽火台只剩下少量老弱看守。
除了王爷来时带的几百人,安西已经五十多年没得到过一兵一卒的补充,被吐蕃三面包围在狭长的山南零散绿洲,成为一块绝地。
十年前王爷下令只有汉儿才能被直接选进正兵,胡人想入正兵的条件极为严苛,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,因为安西十几万百姓,汉人不足两万,这种情况下想要内部稳定只能让汉人保持绝对强大。
可这也意味着所有的汉人壮男都已经从军,战争潜力已经被压榨到了极致,兵源接近枯竭,吐蕃不停进犯,安西被不断消耗,安西不得不一步步收缩兵力,地盘随之更小,力量也就越弱,这完全陷入了死循环……
就在傻子忍不住想叹气的时候,一条大汉提一柄长刀走进院中,这人三十岁上下,身材魁梧雄壮,浓眉大眼鼻直口阔,充满彪悍的男儿气概,可惜一条左臂齐根而断,更添悲壮。
傻子立刻猜到了他的身份,“武师傅!”。
武师傅人称武三郎,本是军中刀牌手队正,后来伤了胳膊后退出军中,他还有个非常牛叉的称号,锐士。
这个称号在安西军中代表着无上荣耀,想要获得这个名号的途径有两个,第一是立下所有人都服的大功,比如单枪匹马去把对面主将干掉之类的,另一个相对简单一点,斩首数超过一百。这个称号没有官职也没有赏赐,仅仅是王爷亲自赐酒,然后挂彩游街,却代表着无上的荣耀,让安西兵趋之若鹜。
众人起身行礼,武三郎点点头算作回应,然后便坐下吃饭,一斤重的蒸饼几口就吞了下去,傻子看的目瞪口呆,“果然是个狠人……”。
胡子端碗水凑过去问道:“武师傅,这把刀……”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安西兵日记请大家收藏:(m.msfsy.com)安西兵日记妙书坊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