熙宁三年春,扬州城外的一个村庄。
"又涨价了!"一位老农看着新张贴的告示,愁眉不展,"这青苗钱的利息,比去年又高了三分。"
"可不是嘛,"旁边的农户叹息,"朝廷说是为了帮我们,可这利息比地主借钱还要高。"
"不借不行啊,"老农摇头,"官府说了,但凡有田的,都要参加青苗法。不借钱就要受罚......"
正说着,一队官兵押着几个农民走过。
"这是怎么了?"有人问。
"听说是拒绝参加青苗法的,"一个村民小声说,"被抓去杖责了。"
不远处,检法官正在挨家挨户查看账册。但凡发现有人私下借贷的,立即重罚。
"这些大人,"老农叹息,"哪里是在帮我们?分明是在逼我们啊!"
而在城里,一位商人正在和伙计算账:
"这均输法害死人啊!官府垄断了货物买卖,我们这些小商人还怎么活?"
"掌柜的,"伙计担忧道,"要不我们也去投靠市易务?"
"投靠?"商人苦笑,"你没听说吗?那些市易务的官员,收取的规费比我们还狠!"
就在这时,街上传来一阵骚动。原来是一群农民在抗议青苗法,被官兵镇压了。
春日的阳光照在街道上,却照不进这些平民百姓的心里。
街角的茶馆里,几个老农正在低声议论。
"听说隔壁村的张老汉,因为交不起青苗钱,全家都被抓去坐牢了。"
"可不是嘛,"另一个老农叹息,"这新政,表面上说是为了帮我们,实际上......"
"嘘!"有人赶紧制止,"小心隔墙有耳。现在到处都是检法官,说错一句话就要获罪。"
茶馆掌柜给他们添茶时,也忍不住插话:"这些检法官,比土匪还可怕。前天城西的李员外,就因为私下借钱给佃户,被抄了家。"
"唉,"一位白发老者摇头,"以前虽然也不容易,但至少还能借到钱。现在倒好,又要被迫借官府的高利贷,又不敢找别人借......"
正说着,外面又传来一阵骚动。
"又怎么了?"
"听说是市易务的官员在查私盐。"
掌柜压低声音说:"这些官员,比以前的盐商还狠。不光要钱,还要命!"
就在这时,一个衣衫褴褛的农妇抱着孩子跑进茶馆,浑身发抖。
"嫂子这是怎么了?"有人问。
"我...我家男人,"农妇哽咽道,"因为交不起青苗钱,被抓去劳役了。现在孩子病了,想去找大夫看看,可是......"
她说不下去了,泪水夺眶而出。
茶馆里的人都沉默了。这样的事,最近经常发生。
"以前虽然也穷,"老农叹息,"但至少还有活路。现在这些新政,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。"
"可不是嘛,"掌柜接话,"听说城里的商人也活不下去了。那个开了二十年布店的王老实,前天也关门了。"
"为什么?"
"还不是因为均输法?官府垄断了所有买卖,我们这些小本生意的,哪里还有活路?"
窗外春光明媚,但茶馆内的气氛却异常沉重。这些普通百姓,正在用他们的方式,默默承受着新政带来的痛苦。
在百姓中,有几个陌生面孔互相对了对眼神,一起从人群中消失了。这几个人不知道的是,背后早就被一双眼睛盯上了。
“大人,已查明,在百姓中散播谣言的是当地的地痞,背后主使者是盐商、粮商等各行的富商和广置良田的大地主。甚至,还有……”探子欲言又止。
“直说,还有什么?”吕慧卿问。
“还有,地方的官吏也参与其中。他们把整顿吏治说成‘清除异己’和‘封杀言官’,把‘青苗法’说成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高利贷’,把‘均输法’说成‘官府垄断所有商业经营’。”
“这帮蛇鼠一窝的贪官和奸商,曲解变法还嫁祸给朝廷。若真是‘清除异己’和‘封杀言官’,那些反对变法的朝臣怎么还能天天上疏弹劾呢!真是其罪当诛!”吕慧卿愤怒不已。
吕慧卿随即回京与王安石商量对策,王安石这才见识到好心也可能办坏事。
原本,“青苗法”是给百姓减轻负担,避免被富商钱庄的高利贷盘剥,这才让百姓从官府借钱。这可倒好,当地的富商钱庄直接把钱借给官府,让官府再用高额利息借出给农民,导致农民无论向富商钱庄借钱,还是向官府借钱,都不得不付出更高的利息。
怪不得百姓要骂,可是百姓哪里知道这其中原委。更不知道,不是所有百姓都是真的“百姓”。
民间的议论还在继续。
"其实朝廷的本意不坏,"一位读过书的老者说道,"青苗法是想解决我们农户春耕缺钱的问题,均输法是想平抑物价......"
"可是......"有人想反驳。
老者摆摆手:"问题在于执行。那些基层官员,有的不懂政策,有的借机敛财。好政策就这样变了味。"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大宋侠士请大家收藏:(m.msfsy.com)大宋侠士妙书坊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