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都,华清大学。
作为国内龙头大学,各方面都是顶级的。
尤其是2008年华清大学获得了一批战国竹简,这批竹简属于战国中晚期文物,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500枚。
更令众人重视的是,这批竹简是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,未经“焚书坑儒”影响,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,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华夏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。
得益于这些,华清大学专门成立了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。
许多教授挖掘竹简中隐藏的讯息,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成果。
黄教授就是其中一名成员,他在研究竹简的时候,偶然发现了一个讯息,和甲骨文有关。
其中“叕”字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在汉字系统中,“叕”及从“叕”声的字数量不小,如“缀、掇、醊......”这些字相当于一部分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,甚至一些字现在还在使用。
而“叕”是构成相关字的核心单位。
对叕的分析,大部分是根据古书《说文解字》进行构型分析。
后来上世纪80年代,有学者又根据睡虎地秦简推考叕的构型和本义。
90年代的学者也大多在这个基础进行研究,没有什么新的突破。
可是,黄教授研究华清竹简的时候,蓦然发现好像它能揭晓甲骨文中一个没有得到确释的字。
甲骨文中的“叕”形到底是现代汉字的哪个初文?
一直被人所疑惑。
黄教授放下笔墨,面带惊喜。
经过两年的时间考证,他基本确定了甲骨文“叕”形到底是何字的初文。
这个时候,电话响起。
黄教授看了一眼通讯电话,是华夏文字博物馆发来的讯息。
听完对方的描述,他的神情瞬间变得异常严肃。
“发过来我看一下。”
很快,黄教授就接收到了信息。
他快速看起了电子版。
“按照华清竹简和秦简的对比,这几个字没有错啊。”
黄教授泛起了嘀咕。
心中不禁冷笑,又是哪个学生稿噱头罢了。
前几年的时候,不是也有一个学生号称精通甲骨文。
那位学子为了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,胆大妄为地在高考的时候使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。
当时,他恰巧在那边。
因此亲身经历了那场笑剧。
后来,他把那些甲骨文翻译成了白话文。
一看作文,狗屁不通。
好像最后那位同学作文才得了六分。
一位同行看其人才,壮大甲骨文方面的势力,特意破格录取,收其为学生。
呵呵呵,两年之后就后悔了。
现在,这次也很可能。
只要把一千字甲骨文死记硬背下来,再胡乱瞎猜其他的,也能起到像博物馆说的那样。
至于林辰?
一个毫无基础,瞎猜撞大运的学生而已。
他继续浏览,陡然停止。
黄教授的双眸变大,死死盯着眼前“叕”形的甲骨文。
只看见答案中写了一个“茁”字。
怎么可能?
黄教授摘下眼镜,哈哈气,擦了擦镜片,然后戴上。
他没有看错。
真的是“茁”字。
自己辛辛苦苦了一年的工作。
和林辰的撞上了?
他是瞎猜的?
不可能,如果瞎猜都能正确的话,那是多么大的运气。
黄教授忍不住咽了一口吐沫。
他忍不住的想到,世间真的有奇才?
黄教授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奇才了。
一路轻轻松松考上大学,并且跳级了两年。
毕业后又在历史学沉浸了三十多年。
可以说,自认为不弱于任何人。
可是,看到电脑屏幕上的试卷。
黄教授第一次感受到了碾压。
他已经开始相信,林辰真的有能力进行联想匹配。
天生的,不是后天学习的来的。
简直是为了华夏考古事业诞生的人才。
甲骨文的大救星。
黄教授坐着,身体忍不住颤栗起来。
如果是真的,恐怕甲骨文,不,整个先秦历史都要迎来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。
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可估量。
黄教授缓了缓心情,连忙联系博物馆。
博物馆馆长和一众专家听完后,也是惊诧不已。
方教授忍不住询问道:“老黄,你会不会搞错了。”
黄教授大声道:“不可能错的,这个字我已经研究了两年。”
““叕”,是“茁”字的初文。在殷墟卜辞中,“叕”主要用作人名、地名和祭名,我这边已经有大量的资料,整个演变过程也是一脉相承,其构形本义是表示植物茁壮茂盛、枝叶扶疏之貌。”
“这些都是我刚研究出来的。”
“从来没有发表过。”
“可是,林辰猜对了。”
“这不可能是运气。”
博物馆的一众人也隐隐约约相信了。
林辰可能真的有这种天赋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我刚编的论文竟然成真了请大家收藏:(m.msfsy.com)我刚编的论文竟然成真了妙书坊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